用于增强水分冷凝和去除的工程纳米结构表面
空调和制冷系统耗能2000TWh,占全球电力输出的9.3%,估计导致全球气温上升0.5℃。在香港,三分之一的发电量(1400GWh)用于空调,计每年9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。数十年来,全港空调耗电量以每年1.5%的速度稳定增长,预计将随着气候变化而加速。干燥空气的冷却效率更高,除湿可节省多达50%的电力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。由香港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和马普研究所的专家团队提出NanoDew和h-NanoSurface,以增强空气中水分的去除并促进冷凝水离开冷却表面。

该表面抑制凝结引起的液滴润湿的机制是:首先液滴会在纳米结构内成核,其生长最终导致液桥的产生。液桥会由于b-NR结构自发产生的拉普拉斯压力梯度而产生向外位移,这就防止了表面液滴在表面的粘连,确保了b-NR表面上冷凝液滴的稳定Cassie状态。此纳米工程表面能够促进水分凝结(即除湿)、降低传热阻力并提高季节性能源效率比(SEER)。这项技术将节省大量电力和资金消耗,更将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。